第(2/3)页 “不行,必须尽早去府城,采购军械之事不能再拖。” 坐在回县衙的马车上,薛长山暗暗想道。 --- 作为北安府的府城,鼎山县从表面上来看并不比米阳县繁华多少。 但实际上鼎山县积攒的财富和蕴含的能量,却是米阳县拍马也赶不上的。 原因很简单,作为府城,鼎山县里的大家族本就底蕴更足一些。 在大乾朝大厦将倾的时候,但凡有点能量的家族便都开始走邪门歪道捞钱。 并且这股风气还是从皇族——也就是代王——身上最开始吹出来的。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,那暴利的走私生意他王爷做得,其他人就做不得? 不敢做盐铁生意,还不敢做其他生意吗? 少交一分税,便可能多赚成百上千两银子。 凭着不俗的家底,鼎山县里的富户们早已经赚到了惊人的财富。 但相应的,德不配位的情况也开始迅猛出现。 更多的财富让他们过上了更豪奢的生活,也开始了更加疯狂的土地兼并。 鼎山县外耕地不少,却基本上都被各个大地主把持。 堂堂府城之外,竟然没有多少自耕农,九成以上都是佃农。 而所谓的佃农,在薛长山看来不比后世在美洲大地上种棉花的黑叔叔们过的好多少。 甚至可能还不如黑叔叔! 由于带了一些见不得光的东西和人,薛长山并未走官道前往鼎山县。 再加上他压根就没有向知府请示要赶往府城,这次完全是“微服私访”。 住不了驿站,便索性在沿途的几个村子里歇脚,结果就听到了不少人间悲剧。 当然,这些在大乾朝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。 粮食欠收再加上忽然被拔高的丁税,压垮了不知道多少佃农。 地主可不管你是不是要交税,反正该交的租子必须先交齐。 对佃农而言,地主是比皇帝还要恐怖的存在。 皇帝做事可能还要顾忌脸面,可地主要逼死佃农全家,就肯定能逼死他全家。 逃户的数量开始激增,而不敢逃的人基本都被逼成了“杨白劳”,只能拿“喜儿”抵债。 此时距离薛长山在米阳县剿匪结束已经又过去半个多月,北直隶已经彻底进入寒冬时节。 看着一幕幕卖儿卖女的情节在眼前上演,薛长山直感觉天地间的寒意好像更重了几分。 他不由得加快了速度,在一条商道上做了一笔“买卖”后便迅速朝鼎山县赶去。 早在一个多月前,薛长山就把李九派到了鼎山县。 第(2/3)页